
在“整县推进”分布式光伏的政策指引下,县域范围内户用光伏装机量迅猛增长。然而,海量、分散的户用光伏也带来了并网管理难、调度控制难、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大等挑战。为提升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安全管控水平,某地区在整县光伏项目框架下,启动了户用分布式光伏“可观、可测、可调、可控”(简称“四可”) 的智能化改造工程。本项目由CET中电技术提供核心技术与设备支持。

“看不见、摸不着”: 电网公司无法实时监测众多户用光伏的运行状态(发电功率、电压、电流等),缺乏可观性和可测性,如同“盲人摸象”,难以掌握整体发电情况。
调度控制能力缺失: 传统户用光伏并网后即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,电网无法对其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。在电网发生故障或功率越限时,无法远程快速切断或调节光伏出力,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潜在风险。
设备通信协议不统一: 各户原有的光伏逆变器、断路器等设备品牌繁多,通信协议各异,难以统一采集数据并上传至电网主站。
改造兼容性要求高: 改造过程不能影响用户原有逆变器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正常功能(如业主通过蓝牙采集棒查看自家发电数据),需实现平滑、无感的升级。
在本项目中,我们提供1000套四可装置(CET-4210分布式光伏规约转换器和CET-4211分布式光伏接口转换器):
非侵入式数据采集: 通过接口转换器,在不影响原有逆变器蓝牙采集棒正常工作的情况下,并行采集逆变器的关键运行数据,保障了用户侧原有功能的完整性。
协议统一与数据贯通: 利用光伏规约转换器的核心功能,将来自不同厂商的逆变器、断路器的异构数据,统一转换为电网标准规约(如104规约)。
数据汇聚与上传: 将标准化后的“四可”数据,通过电力线载波或微功率无线等方式,稳定、可靠地上传至所在台区的台区融合终端,最终汇聚至电网调度云平台,打通了“户用光伏-台区-主站”的数据通道。

无感改造,用户体验零影响: 独特的接口转换方案,完美避开了与用户侧原有数据采集功能的冲突,实现了电网侧改造对用户侧的“透明化”,提升了改造的接受度与实施效率。
“即插即用”的快速部署: CET-4210/4211装置设计紧凑、安装便捷,具备强大的协议兼容能力,能够快速适配市面上主流的逆变器型号,极大降低了现场安装与调试的复杂度。
构建了标准的“四可”能力底座: 通过规约转换,将海量“哑设备”转化为电网可统一管理的“智能终端”,为后续实现柔性控制、需求响应等高级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低成本、高效益的规模化路径: 该方案设备成本可控,技术路线成熟,为整县乃至更大范围的户用光伏“四可”改造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样板。
实现了“可观可测”: 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数据统计、运行状态监视、调节控制、异常告警的全景可视化展示,用户数据分钟级采集,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实时感知、运行监测和异常分析;
具备了“可调可控”能力: 应用光伏专用断路器建立刚性控制能力,实现全部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刚性可控,应用分布式单元接入单元/智能物联电表建立柔性调节能力,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柔性可调;
CET-4210分布式光伏规约转换器:专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高性能数据转换设备,安装在光伏用户的光伏计量电能表、光伏控制开关箱内,通过对应线束配合转接器连接到光伏逆变器采集数据,实现高效、稳定的数据通信与协议转换;
CET-4211分布式光伏接口转换器: 专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高效数据接口扩展设备,配合光伏规约转换器使用,实现逆变器发电、用电信息的采集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