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随着“双碳”战略的深入推进,分布式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本项目为某工商业或园区场景,旨在构建一个集光伏发电、储能缓冲、电动汽车充电于一体的本地化清洁能源系统。该系统核心在于采用先进的“光储直柔”技术,通过直流母线架构,高效整合光伏、储能与负载,旨在提升能源自给率、实现能源的灵活管理与高效利用,并确保关键负荷的供电可靠性。

能源波动性与供需不平衡: 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,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,导致白天发电过剩时可能向电网逆送电,而夜间或无光照时则依赖电网供电,用电成本高且对电网存在冲击。
供电可靠性要求高: 客户侧存在重要负载,对供电连续性有较高要求。传统电网故障时,系统无法独立运行,会造成业务中断。
系统效率与稳定性挑战: 在并网与离网两种模式切换过程中,若切换不平顺,会导致负载断电。同时,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是系统内各直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,需要实时精准控制。
政策与经济效益限制: 部分地区对分布式光伏“逆流”有严格限制,光伏发电的浪费影响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。
我们为该客户量身定制了一套30kW光伏 + 30kW/33kWh储能 + 7kW充电桩的一体化“光储直柔”系统解决方案,并配套建设了光储直柔监控系统,CET-6602分布式发电本地监控站、CET-7320微网控制器,实现大楼光伏、储能、负荷、充电桩等全面监测,大部分时间离网运行,实现负荷柔性调控。

光伏优先,储能调节: 光伏发电优先供负载使用,多余电力为储能电池充电;当光伏发电不足时,储能电池自动放电,补充负载所需电能。
储能稳压: 储能变流器作为系统的电压源,动态维持750V直流母线的电压稳定。当母线电压升高时吸收功率(充电),电压降低时释放功率(放电)。
防逆流控制: 通过监控平台实时监测并网点功率,当检测到有功率向电网反送的趋势时,自动限制光伏发电功率,使其与负载(包括充电桩和储能)实时消耗的功率匹配,实现“零逆流”运行。
无缝并离网切换: 监控管理平台具备快速调度能力,当电网故障时,能在极短时间内(毫秒级)切断与电网的连接,转为离网运行模式,由光储系统继续为本地负载供电,实现不间断供电;电网恢复后,再平滑地重新并网。
高效直流架构: 采用光储直柔技术,通过直流母线直接耦合发电端与用电端,相比传统交流系统,能量转换损耗降低,系统效率显著提升。
“一机多能”的储能系统: 储能PCS不仅实现能量的充放,更承担了稳定直流母线电压、平滑光伏波动、实现并离网无缝切换等多重角色,是系统的核心与枢纽。
智能化能量管理: 监控平台如同系统“大脑”,实现了对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和电网的协同控制,一键执行防逆流、削峰填谷、离网运行等多种复杂策略。
极高的供电可靠性: 并离网无缝切换技术确保了关键负载的持续供电,有效应对电网停电等突发状况,大大提升了用户的用电安全保障。
经济效益: 实现了高达95%以上的光伏自发自用率,极大减少了外购电网电量,降低了用电成本。同时,避免了光伏逆流,完全符合电网规范。
可靠性提升: 成功实现了毫秒级的并离网无缝切换,确保在电网故障期间关键负载不间断运行,供电可靠性达到99.9%以上。
系统稳定: 750V直流母线电压波动被控制在±2%以内,为所有直流设备提供了稳定、优质的工作环境。
绿色低碳: 项目每年可有效减少碳排放,是构建绿色建筑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。
为实现上述解决方案,我们推荐使用以下核心解决方案及产品组合:
建筑光储直柔交直流微网解决方案: 建设集光伏发电、储能、直流配电、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,助力实现建筑的零碳排放。
CET-7320微网控制器: 实现光储充系统的协调控制,在光储直柔场景充分发挥系统柔性,调控可调资源,维持系统安全、稳定、经济、高效运行,提升绿电消纳率,保障客户的经济收益。
CET-6602 分布式发电本地监控站:集“服务器+软件”功能、本地式⼀键轻便化部署的智能监控与智慧运维管理服务器,无需上云,便于用户掌握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实时运行状况,提早发现新能源发电系统隐藏问题,助力新能源电站⾼效智慧运维,让每一度可再⽣发电都更加安全可靠。